嗯。

永远年轻,永远甜美,永远不爱你们,但如果你们产我爱吃的粮,也可以爱那么一会儿。
微博:脱缰的野爹

关于古代军队的一点絮叨。

两支队伍在其他方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人数多的那支更有优势。科技条件越落后,这种由人数导致的优势就越大。“以少胜多”经常被记载为几万打败几十万,这是根本不可能的,几十万,围也能围死你。在认为史书记载无误的前提下,比较靠谱的解释是,几十万的一方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军队,是将自己手头所有军队(包括出战的和在各地待命的)和他们的随军家人、军粮运夫、马夫、相关官员……等等全算上,有几十万;这个数字是战前宣传用来吓唬对方并增加自信的,实际精兵只有几万。而几万的一方,在战前动员会把这点讲清楚,对方根本没那么多人,从而让大家不要方。如果运气比较好,以少胜多了,战后就会说我只有几万军队,却打败了对面几十万,可见对方弱的一逼。对方这时候总不好说我是撒谎的,而且一般这种情况下,以少胜多也是实情,也很不容易,只是双方差距没有宣传的那么大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几十万的一方士气太糟积贫积弱根本不想打,一开场就全扔掉武器跑路了,那么几万的一方也能获胜。

组成军队的,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人,不是机器人。军队一旦大败,如果不是从一开始就毫无斗志开场跑光的那种,大败就意味着失败方大量士兵的死亡(古代没有抗生素血浆袋,一旦受伤,死亡率非常高)。对于士兵,看到同伴大量死亡,想到对方很厉害,一旦再打对方,自己的死亡率很高,士气就会受到影响。如果一支刚刚经历了大败的军队,在没有得到什么像样解释的前提下,还能立刻跟随主帅再次出征对方,并且取得胜利(取胜表示士气没有受到影响,大家没有想着哎呀要死了,而是勇猛冲锋),说明主帅,或者军队的实际操控者(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主帅的领导)拥有过人的领袖能力,足够化解军队因大败死亡带来的负面情绪。但就算是这样的领袖,也绝不会公开说“主帅打败仗死了一万人,没关系的我相信他,我再给他两万”之类的话,这明显就是不拿士兵的命当命,会导致士气更加低落。比较合适的说法是“主帅打败仗死了一万人,但据我调查,他失败是因为风向不好/突发瘟疫等客观条件,现在这种不利条件已经没有了,他以前有过很多胜利,可见是个优秀将领,所以我们加点人手再打一定会胜利”。

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这句话的意思是,一个智力正常的统帅,在打仗前,除非觉得我这边比对方牛逼大发了肯定没两天就能拿下,一般情况下都会先确保粮草的供应没问题了再开打。所以在历史上,守城时缺乏粮草的情况比打仗时缺乏粮草要多很多。如果一个统帅智力正常或超常,不是被迫守城而是打一场重要的决战之类,也没遇到天灾,军队却粮草不足了,必然不是因为统帅没有考虑粮草的问题,而是因为预订的粮草遭到人为因素减少。越是科技落后的古代,越是战场离大后方远,战时从大后方运粮就越少:运粮需要大量人力畜力时间,战时取粮的地方越近越好,最好能从战场附近的己方土地获取,所以统帅考虑军粮时会更多考虑就近取粮。战时只有一处战场却军粮不足,可能是因为近处土地管理者(不一定是官员,可以是实际掌握该地势力的豪族)和统帅有冲突,乘机阴主帅;也可能是因为近处管理者已经暗中通敌,约好了我不给主帅粮食,对方获胜后会占领离战场附近的我的地皮,到时候得给我封官送权。后者容易发生于双方都对战场区地皮控制力较弱,谁占了这块地都得向该地皮实际管理者示好的情况,如果是封建制度完善官员实权小的年代,后者发生概率低。

先絮叨到这儿,有别的想起来再加。

评论(1)

热度(22)